跳到主要內容區

時間的藝術—「刺青-身之印」特展-蘇煒聖

ImgDesc
  
時間的藝術—「刺青-身之印」特展 / 蘇煒聖

   在台灣傳統的觀念裡,刺青這兩個字,也許與黑道畫上等號,這可能是受早期港片古惑仔的影響。此外,在儒家文化「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戒訓之下,將刺青視為是一種不孝的行為表現。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與資訊的普及,此次高美館的「刺青—身之印」特展便顛覆了這樣的想法。
  「刺青—身之印」特展是接續高美館與國際級美術館聯名之計畫,繼上一檔與日本森美術館「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後,再與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共同策劃的年度大展。此次高美館特邀請安妮(Anne)與朱利安(Julien)擔任策展人,展覽分為五個展區:「從全球到邊緣」、「運轉中的藝術」、「脫胎換骨:傳統刺青的復興」、「世界的新版圖」、「今日刺青」。
  「從全球到邊緣」:從不同國家對刺青的文獻記載以及歷史面切入,展出一系列的檔案,工具、照片及影音影像。像是利用照片,記錄了美國海軍對於刺青的階級意涵;以及展示了木刻版畫的日本浮世繪作品,探討其對刺青文化的影響。
  「運轉中的藝術」: 因電動刺青機的發明,大幅降低了刺青技術的門檻,讓刺青的藝術性與發展迎來了新紀元。並透過東西文化交流,亦將日本的刺青文化—入墨傳入了西方。
  「脫胎換骨:傳統刺青的復興」:不同區域、國家對於刺青文化有不同的詮釋及表現,例如在泰國是刺青是帶有神性的;在紐西蘭的特色民族中,刺青帶有階級象徵。
  「世界的新版圖」:近代刺青文化已逐漸被大眾所接受,因受偶像與媒體的影響,刺青的能見度和接受度顯得更加開放。幾種不同風格的刺青表現也出現其中,像是寫實素描感或超現實的構圖。此展區亦展示台灣目前的刺青文化。
  「今日刺青」:今日的刺青多元且豐富,不管是在傳統詮釋方面,像是日式入墨、美式風格、俄式的粗曠或是歐式的生澀線條,或是在結合當代表現手法上,跳脫固有框架,以影像、文字、圖表等結構,呈現出另一種關於刺青的美學表現。
   展場主體色系以黑、白、紅彼此轉換銜接,參觀動線規劃流暢,作品說明以故事性的方式呈現,讓觀者願意駐足探知。唯獨五大標題的中文標題重複出現懸掛於展場上方,阻礙整體視覺空間的呈現。說明牌中日文、泰文等等特有文化的說明應標示出原文,而非只是中文的轉譯。此外,於「今日刺青」展區中的水墨畫,畫作以較傳統的置中方式排列,與其他作品並置於同空間,略顯突兀。
   此次展出跳脫美術館的傳統框架,美術館不再只是精緻藝術的殿堂,藉由代表次文化的刺青藝術介入,使其有更多元的發展,亦讓一般民眾有了不一樣的感官體驗。刺青在當代的藝術範疇下,已經摒除舊有的規範,是帶有藝術性的視覺美感,也是一種展現自我的認同表現。將刺青帶入美術館中確實是一大膽實驗,希冀透過這樣的嘗試,能為未來的展覽開拓更廣闊的視野。

展覽:《刺青—身之印》
時間:2019.9.28 ~ 2020.2.9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101-103展覽室
相關資訊:https://tattoo.kmfa.gov.tw/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