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展覽】9/14(四) - 10/21(六) 水地景 Hydraulics Landscapes 陳伯義攝影個展
水地景 Hydraulics Landscapes 陳伯義攝影個展
策展人|陳明惠
茶會|9/22(五) 14:00
地點|成大藝坊 成大光復校區 學生活動中心1樓
展期|9/14(四) ~ 10/21(六) 9:30~17:00 週日、中秋連假及國慶連假休館
主辦單位|成大藝術中心
展覽介紹
文/陳伯義
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後我進入災區進行土砂災害踏勘,原本單純的紀錄工作卻發展出「莫拉克」作品,是我在藝術創作與水利工程兩項專業結合下的作品,爾後延續這個脈絡又發展了「後莫拉克」作品與「地質紀念碑」作品,這次很榮幸受到母校的邀請回到成大藝坊展覽,把培育我工程與人文的作品帶回來與師長和學弟妹們分享。
「莫拉克」是我在台灣經歷八八風災這場浩劫後,對於災區的影像創作。將土石流襲擊南沙魯(註1)在家屋中殘留的泥痕,以廢墟中靜物寫生的手法來表現四個災害時刻,分別是數秒內的噴濺痕,幾小時的泥水痕,退水後的土砂痕與救災時挖掘痕,這是土石流書寫在部落的碑文,透過影像的轉譯把這驚悚的災害歷程展示出來。同時也包含我在嘉義太和、來吉與高雄六龜災害勘查(註2)時的作品,將改變台灣的歷史災難史實詩化,透過這樣無助的沈默訴說這個巨大的創傷記憶。
「後莫拉克」是荖濃溪的莫拉克重建工程的地景影像,在這個創作中我嘗試將自然地質事件與人為地質事件(Artificial geological event)作為一種參照,透過攝影來揭示對於環境的思考,無意於人類文明與自然生態間作價值上的判準,而是希望這個創作來開啟彼此的對話。
地質學上的地質事件(geological event)是指地質歷史時期稀有的、突然發生的、在短暫時間內完成而且影響範圍廣大的自然現象。從時間概念的角度來說,地質事件是瞬時性變化,或者是極短促的一段過程,是過程的開始或結束的標記。
後莫拉克影像計畫就是莫拉克風災之後荖濃溪流域的河川整治工程中在天然災害的地質露頭與人為土木工程的防護構造之間的對照。我在荖濃溪的寶來至復興段進行影像的踏查工作,這段流域是荖濃溪土砂災害最嚴重的區域,包含坡地崩塌、土石流、河道侵蝕以及河道土砂淤積等,無論是哪一種土砂災害均產生新的自然地質事件,而後莫拉克時期(2010年~)則在這些新生的地質事件中產生人為的工程設施,因此自然與人為的地質事件在我進行的田野現場中不斷的產生,我除了針對天然地質事件進行影像記錄工作,同時也對於人為地質事件進行影像工作。這個地景計畫除了見證後莫拉克時期的復健工程外,同時也希望讓人們省思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兩者之間的平衡。
「地質紀念碑」是2020年的初夏隨著龔卓軍與台南藝術大學團隊上山溯源尋找曾文溪源頭,在鄒族文化導師安孝明與獵人Basuya Yakumangana帶領下遊走於伊斯基亞那(Iskiana)傳統領域,此期間重啟了我對於土地與溪流的認識。
世代居住此地的鄒人對於生活空間與自然環境有著跟山下人截然不同的環境意識,鄒語沒有描述災害詞彙,自然即日常,颱風、暴雨、乾旱、地震與山崩都是大地更替的過程,長期的環境認知讓他們有著敏銳聆聽萬物之聲的能力。安孝明說:「鄒人會在颱風天去溪流捕魚,會在風雨中執長矛獵野豬,在坍方的土堆上方和野火肆虐後的山林種植農作物,我們會把握住風雨創造出來的機會,所以鄒人眼裡沒有「災害」。風雨不也是讓大自然重新「洗牌」,也沖洗一下人類安穩久了產出的惰性和驕傲,現代人不再利用這樣的機會,所以「機會」成了「災害」。大自然裡千千萬萬年的規律,在人的眼裡卻成了不應該…」。
溪流是輸送水的通道,也是將山上砂石送往平原與河口的通道。
半個世紀前的治水防洪與水資源利用是採取建設水庫來操作,水庫是水的存錢筒。1972年曾文水庫啟用後,就在曾文溪上游規劃一系列的攔砂壩,從上游到下游分別是達邦壩、達德安壩、福山壩、樂野壩、里佳壩與大埔壩,其中前五座是分布在鄒族的傳統領域。這些攔砂壩將砂石攔阻在河道上,避免流入水庫造成淤積,然而卻也將溪流生態破壞,更衝擊鄒人的傳統漁獵文化。然而大壩真的保護了水庫嗎?強降雨讓山林崩塌,攔砂壩擋住了石頭與砂,卻攔不住水中的土,通通流入水庫。莫拉克風災之後,這幾座攔沙壩被環境給消融,福山壩與里佳壩已被切穿,喪失了原有的儲砂功能,達邦壩與達德安壩也被湍流切出開口。這些在鄒族傳統領域的攔砂壩已成了時代的眼淚,宛如溪谷中的奇岩異石。
《地質紀念碑》就是將曾文溪上游的攔砂壩,自然與人為共築的大型雕塑。切鑿的混凝土塊面是水經年累月的雕琢,枯水期的溶解,豐水期的摩擦,是大自然的水力,是人為的力量,是時間與氣候的共同完成的作品。鄒人的土地之神,阿給•瑪梅有伊(ak'emameoi),創造大地並掌管土地溪流,祂用水把不屬於大地的攔砂壩給消融,與自然融為一體。
回想起安孝明領我們入山前,在石頭上擺上米酒與敬獻之物,細語稟明土地之神阿給•瑪梅有伊的畫面,他說:「土地之神是創造大地並管理土地與溪流的一切事物,當你使用著土地喝著水就該想到,祂照顧的萬物也同在這水土之中。」
這一座座橫亙溪谷的《地質紀念碑》,是自然給我們的啟示錄,見證阿給•瑪梅有伊的雕塑。
註1:南沙魯部落是位於高雄市那瑪夏區,在2010年八月九日午後兩點於部落旁的那托爾薩溪發生嚴重土石流災情,土石流流出之大範圍扇狀地甚至阻斷旗山溪本流,同時也造成南沙魯里嚴重的破壞,南沙魯部落在莫拉克期間有近三分之二遭土砂淤埋,同時造成10人死亡、32人失蹤。
註2:我本身是從事水利及海洋工程的研究。在風災過後,所上的師長及同學都投入災害現場的勘查,而我則是從2009年9月開始勘查嘉義太和、高雄六龜、屏東來義,直到2010年的3月才進入最嚴重的小林及那瑪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