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小說:雙城計畫 TAIPEI-PERTH-劉彥汶

小說:雙城計畫 TAIPEI-PERTH

文/攝影 劉彥汶

1

圖片來自WEHOUSE

  小說,指的是虛構、不一定真實的故事。賴聲川老師在「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中提到:你的地理已經變成歷史,你的歷史已經變成小說了。但我認為的小說,包含的不僅是虛無幻想,一些回憶深處的瑣碎故事、無法考據的人生短篇、更或是筆記本上的筆跡紀錄和軼聞謠言,也都是其重要的一部份。

  「小說:雙城計畫TAIPEI-PERTH」源自於1999年,台北與澳洲的伯斯市(Perth)締結為友好城市。於是在第20年紀念的今天,也就是2019年的11月,臺北市立美術館與澳洲伯斯當代藝術中心一同合作與策劃,邀請兩地城市一共約13名藝術家共同參與,來一場以故事小說為名的奇異之旅。藝術家們宛如從各處而來的說書人一般,訴說著他們微小的記憶和希冀,請無聲息地帶著我們,進入那虛幻又真實、如夢似幻的綺麗夢境。

 

展場動向 圖片來自北美館

2

從209展廳一路往後走至205展廳,皆為「小說:雙城計畫TAIPEI-PERTH」之展覽空間

3

北美館二樓展覽空間之展品配置與動線規劃

4王鼎曄 <勇為> 錄像裝置 2017                                                                攝影:彥汶

   「勇為」這兩個字來自王鼎曄爺爺的一本手扎,他認為這兩字很符合他的作品概念 — 在面對某些記憶的時候,我們需要勇敢的去接受它。王鼎曄的作品其實就是一個大時代中微不足道的家庭所發生的故事,關於爺爺在白色恐怖時期的際遇。為了瞭解,他創建一個line群組,將家中長輩集結起來,拼拼湊湊出當時的片段,他說這也是一種新的對話狀態。影像中,他請父親在庭院不停地掃灰塵,並在展覽廳的兩側使用閩南語羅馬拼音文寫出「肅靜」、「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我會去找你」與「我會死兩次、一次是靈魂離開,再次是從你的記憶中消失」等字句,且皆是使用家中灰塵拼貼。他認為灰塵是最細微的,是一種關於記憶、關於歷史的見證,一種意識上的鬼魅。

5

Pilar Mata DUPONT<煉獄>

錄像裝置、單頻道高畫質錄像 (彩色、有聲、無限循環)2014

6

張紋瑄<自傳大系>

 桌子、檯燈、文件、文具、書       2016

  張紋瑄特別喜愛在虛構中尋找歷史的痕跡、虛中帶實、實中帶虛。她專注在「虛構」的課題中,對她而言,「虛構」是她在創作中的一個連結歷史和政治的敘事方式,反之,歷史和政治是處理每個個體故事關係的連結行動。這份作品在一開始便挑明了這是一間無人的出版社,負責人發了篇公告告訴大家:他們收到一篇未署名的「自傳」,但現今社會情勢緊張,他擔心社會輿論壓力影響到引以為傲的出版社,要求編輯們仔細審稿。這件作品中的桌子被分為三張,有男性有女性、有當時政黨中的左右各派,他們分別基於不同理由、各自考量去大幅刪改「自傳」,使每份「自傳」都成為各自不同的「自傳」。

  一開始進入北美館其實並沒特別對他感興趣,直到看到整體的海報視覺,真的有令人驚艷到;入口處的第一份作品更讓人忍不住接著看下去,好奇兩個國家、兩個城市的人們遇到什麼樣子的生活趣事、境遇妄想。唯一小小缺憾是206空間的動線較不順暢,觀展人數過多時無法每一細節都能細細品嘗。

 

現場作品照片

7

Olga Cironis<水下聆聽>

珠光相紙、金箔 2014


8

va  Fernandez

<世間罕見之鳥>

藝術微噴於308克   Hahnemuhle相紙2018

8

彭谷瑞<清單241002-140907>

金鉑錶貼於複寫紙、文字與google翻譯 

後噴墨於國畫絲 2002-2019

9

Olga Cironis<當我第一次遇見你>

希臘山羊毛及綿羊毛骨董地毯、金箔2013

現展於臺北市立美術館二樓205-209展廳 2019.11.16 ── 2020.03.01

 

 

 

 

 

 

 

 

 

瀏覽數: